首頁 » 汽車輪胎裡「卡進去」的小石頭子,需要清理嗎?

汽車輪胎裡「卡進去」的小石頭子,需要清理嗎?
2021/11/21
2021/11/21

汽車輪胎就像是「碎石收集器」

常年在鋪裝道路通勤的司機可能沒有這種感覺,偶爾會走一走非鋪裝道路,比如在山路或泥地上走的車輛,亦或者用碎石或煤矸石鋪裝的道路的話,輪胎的胎冠面就會被塞到滿滿。胎冠裡面有些泥巴倒是無所謂,行駛中高速旋轉的離心力可以輕鬆的甩掉泥巴;但是石頭子就很難甩地出去了,因為能卡入胎冠溝槽則必然會被兩側的凸起夾住,胎冠的橡膠層有相當的硬度,那麼這些石頭子到底要不要摳掉呢?

一般建議還是摳掉為好,尤其是比較大的石頭子。咱們來看一組圖片吧。

圖1、輪胎結構

圖2、胎冠剖面

圖3、不同類型的胎冠紋路

輪胎最厚實的就是胎冠了,但是也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厚;胎冠其實可以分為兩層,與地面接觸的是突出的花紋層,不過溝槽的底部還是凹陷下去的。從溝槽底部到內部最裡面的氣密層,其厚度不過是與側壁相當,也就是6mm左右;胎冠雖然會通過簾布層、鋼絲層、帶束層加強,可是主體仍舊是合成橡膠,所以胎冠開裂仍舊會影響輪胎的整體強度。

那麼卡入胎冠溝槽的石頭子就要重視了,因其很容易割裂氣密層。

車身給車輪的正壓力是很大的,卡入胎冠的石頭子如果不去清理,行駛一段時間後會發現石頭子會被打磨得很光滑;每次與地面碰撞時產生的衝擊力都在擠壓胎冠溝槽,這還是有些風險的。

輪胎的老化問題需要注意,老化會造成輪胎開裂,最先開裂的其實不是側壁,而是胎冠的溝槽底部;因為路面無法做到絕對平整,稍微有些起伏就會撕扯胎冠——說白了就像是給西瓜隔開一個口子,口子兩邊是凸起的胎冠花紋,用手往兩邊慢慢的、高頻率的拉裂口就會讓裂口逐漸變大,直到一下掰成兩半。輪胎雖然不會被掰成兩半,但在嚴重開裂之前就會爆胎了,爆胎大機率會讓車輛失控。

所以胎冠裡面的石頭子還是要去清理的,不過這還是只是原因之一。

輪胎為什麼要有複雜的紋路?

胎冠的花紋層設計不是為了好看,而是有兩個考量。

提高抓地力 提高排水能力

一般橫紋路用于提升抓地力、縱紋路用于排水,普通公路輪胎都是橫縱紋路交織,能兼顧不同道路的駕駛穩定性。

乾燥路面的摩擦力不需要擔心,即便有些小石子也沒有什麼影響;但是在雨天就會明顯影響抓地力了,參考下圖,橫紋路導向輔助、縱溝槽排水。

輪胎容易卡入石頭子的橫紋路,因為比較窄,縱向溝槽不容易卡入但也是會卡入的;那麼在橫縱溝槽裡都有很多石頭子的話,雨天駕駛就容易出現抓地力的下降,高速旋轉的輪胎與地面會產生「水膜」,這會出現水滑現象。

綜上所述,輪胎裡的石頭子還是清理掉為好,除非比較少且不夠大;冬季駕車的時候要注意除冰,比如在冰雪天氣中行駛車後,胎冠溝槽裡會充滿雪,而且會在短時間內結凍。這樣的輪胎可以說是基本沒有抓地力了,即便道路除冰也會很容易打滑;想要保證駕駛安全則要提前除冰,可以用溫水澆化或者直接去刷刷車吧,雨雪的酸鹼性不能確定,不排除會加速車漆老化,雖有雨雪後及時刷刷車還是有必要的。

用戶評論
相關推薦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