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討論關于美國汽車流行品牌和日韓系汽車在歐美市場定位的話題中,有些ID很不忿的說日韓汽車就是好,在美國市場銷量最高;美國本土品牌壓根造不出好車,只能「賣賣皮卡」,歐系車粉絲陣營表示「不發表意見」,自主汽車品牌用戶人手抱一西瓜看日韓美粉絲群「大亂鬥」。
忽然感覺畫面感很強,美國真的造不出來好車,只能依靠日韓車企輸入嗎?
咱們還是先來看一看2021年在美國熱銷車的前十名榜單吧。
福特F系列,726004台
道奇Ram系列,569388台
雪佛蘭Silverado,529765台
豐田RAV4,407739台
本田CR-V,361271台
豐田凱美瑞,313795台
日產 Rogue(美版奇駿),286602台
JEEP大切諾基,264444台
豐田漢蘭達,264128台
本田思域,263787台
熱銷榜的前三名還是美國本土品牌,這三個系列的皮卡車加在一起的銷量,比4-7名日系車加在一起也不過少了30多萬台而已;至于韓系車就不討論了吧,年度榜前20名裡沒有一台現代或起亞汽車,後十名以美系車為主、日系車為輔,也就是說韓系車在美國市場的定位比日系車還低,而定位最高的正是前三名看起來不咋地的「卡車」。
福特、道奇、雪佛蘭,這仨品牌的皮卡是美國汽車文化中的高端車型,不論你是否承認,這都是客觀事實;以F系列的入門級150為參考,其主力版本的售價是要5~7萬美元的,折算後也30多萬人民幣,雖然也有些30萬以內的選項,但多以低配和排半為主。道奇的公羊皮卡、雪佛蘭的索羅德皮卡價格定位也基本相當,其中加長軸、後雙輪等升級選項的價格有超過10萬美元的哦。
排名略低的GMC Sierra皮卡的價格也比較高,定位在這個范圍內的車型,不論是皮卡、越野車或轎車都是豪華車;有一點是不能否認的,歐美市場對于豪華汽車的價格認定是相對合理的,折算後有個30萬左右都屬于豪華車,包括歐洲市場的BBA、捷豹路虎、菲克等品牌也不例外。
那麼日系車在美國市場的定位是怎樣的呢?
可以說基本都低于美式皮卡不少,前十名中的「兩田一產沒有任何一台的價格能看齊這些「卡車」,比如定位高一些的3.5L-V6的漢蘭達,六缸版本起售價不過是3.5萬美元左右,旗艦版為4.8萬上下,這還是指導價,在美國買車也是要「砍價」的。而福特系列的入門級皮卡F150五門版的價格都重合了漢蘭達,150 Models的價格超過5W,旗艦版就算六萬美元;F250的部分版本售價是超過10萬美元的,這就是日系旗艦車在美國市場的定位。
凱美瑞呢?美版起售價2.6萬美元,特別版售價2.8萬,注意這是適時四驅版本的價格,兩驅版本還要便宜一千多「刀」;排名低一些的本田思域起售價低于2萬美元,這台車折算後的價格倒是高于國內合資生產的價格,所以思域值得討論。
此車獲得了2022年度「北美年度車大獎」,這是思域第三次獲得該獎項,這台車何德何能獲得該獎項呢?此時有人會認為美版的思域可能有什麼不同,需要說明的是美版思域的主力版本也是1.5T&CVT,動力平平、變速器耐用性差,冷開機低溫保護的問題同樣很突出。
好奇怪的感覺,不都說美國是「車輪上的國家」,對于汽車肯定是有高要求的吧,思域這種質量的車竟然能獲獎;其實一點都不奇怪,如果去看完整的美國汽車銷量排行榜,能發現的是美國本土汽車品牌的銷量確實高,但也卻是寥寥無幾,排名最靠前的是本土皮卡、其次是日系車、再次時韓系車,這三大車系的排名大致等于「價格排序」。
說白了就是美國的高端車主要還算其本土品牌,但是美國的貧富差距是極其大的,而且還在進一步拉大的過程中,尤其是在新冠疫情導致美國失業率不斷升高的階段裡;可是美國人又沒有儲蓄的觀念,零資產、負資產群體是美國社會的主體,于是就出現了精英層成為美國本土品牌的消費生力軍,剩餘的大量的低、零、負資產人群選擇日系和韓系汽車。這些車有不少新車的價格低至1萬美元左右,綜合美國DPI資料分析就算是廉價車了。
所以在外國汽車品牌的「鄙視鏈」裡,日韓系車確實是出于這條鏈的末端,雖然拿車輛的價值去排序有些「拜金」的感覺,這是不太健康的價值觀;然而換位思考會去選擇這些外國品牌的車的用戶貌似大多都在這麼做,重點是還會對外國品牌趨之若鶩,那麼出現這種鄙視鏈也就不是無法接受的了。
本篇內容並非為合資美系汽車廣告,美系汽車的標籤是皮卡和豪越越野車,這兩種車型沒有任何一台以合資方式在國內生產銷售。
這是必須要說明的,合資美系汽車以福特和通用為主,菲克JEEP已經「歐化」,技術水準不好評價但好在銷量很低;福特系的合資汽車沒有什麼搶眼的車型,最高標準是直列四缸2.3T&10AT的探險者,以下沒有高水準的SUV或轎車,主力車型是三缸動力的福睿斯和福克斯,離開了皮卡的福特真的是乏善可陳。
通用系有仨品牌,別克在美國銷量極低,如果不是依靠亞太市場(以中國汽車市場為核心)估計早就消失了;雪佛蘭合資打造的車沒有什麼原汁原味的選項,別克和雪佛蘭的車在歐洲叫作歐寶,有些車型源自大宇,是「國際化的韓國車」,定位最高的邁銳寶和開拓者,20萬已經是雪佛蘭的價格天花板了。
雪佛蘭的精髓是索羅德、薩博班,以及跑車克爾維特。
凱迪拉克的經典車型是凱雷德,這台大號的豪華越野車也沒有合資生產,以合資模式打造的SUV最高級別是XT6,採用基于前置前驅平臺打造的橫置四驅,用邁銳寶XL同款2.0T&9AT,水準能如何?轎車倒是還不錯,但最高級別的CT6也只有同款2.0T發動機,如果不是用前置後驅系統則毫無競爭力可言。
這是在中國汽車市場銷售的美系車,和在美國本土市場銷售的美系車的風格完全不同,你使用的美系車和你認為的美系車幾乎是沒有一毛錢關係的;至此合資車實在是沒有什麼值得吹捧的,日韓系車的真實定位就是這樣,美系車定位略高,德系車在其本土市場的定位和美系車在中國汽車市場的定位相當,但以合資的方式生產後就大幅提高了定位,只不過質量卻沒有同步提升。
現在的合資車陣營已經嚴重內卷,最終合資車系預計只能剩下1~2個,品牌不超過10個,你認為會是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