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鴉哥張耀揚相信大家低很熟悉的吧, 一起來重溫下他的電影作品吧。
前幾天,網友重溫了一下張耀揚和古天樂主演的電影《賊公子》,其實這個片子很多人都看過,看名字就知道這是一部和竊盜有關的電影。這部電影于1998年拍攝,1999年上映,影片主要講述盜車集團竊車的故事。影片中的車型都是一頂一的豪車,網友很是好奇,張耀揚一次性竊十幾輛豪車,這些豪車最終都賣到哪裡去了?
高利潤讓人鋌而走險。90年代,車子比房子貴,一輛普通的麵包車都要四五萬,奧拓8萬,夏利接近10萬,像樣點的轎車十幾萬,進口車更是天價,以寶馬740為例,當年的售價高達94萬,一輛賓士S320要100萬出頭,更不要說法拉利和保時捷這樣的跑車了。那個年代車子是身份的象徵,就算是開夏利都讓人羡慕不已。車子越高級,面子越足,為了面子,很多人會咬咬牙選擇進口車,但是進口車的價格讓不少人望而卻步,這時候就有人打歪主意了。
電影反映現實,90年代北上廣深的豪車也是稀有物種,香港就不一樣了,當時香港的豪車雲集,所以車子在香港被竊並不奇怪,特別是豪車。既然竊了,下手的目標肯定是豪車,這樣可以保證利潤。影片中竊三四輛就賣了300萬,竊十幾輛能賣1000萬,車型包括:保時捷911、蘭博基尼鬼怪、寶馬740,法拉利F355,賓士S級,賓士E級等,想必有人想說,這蘭博基尼鬼怪一輛也不止300萬,竊好幾輛超跑怎麼才賣300萬呢?
低價迅速打開市場,人家之所以買走私車就是因為便宜,如果收購的價格貴,最終賣得就貴,賣貴了誰買?再說了,竊的車基本沒什麼成本,最大的成本就是風險,所以這種車的價格特別便宜,往往只相當于市場價的1/3,個別車型都不到1/3,由于價格便宜,這種車在市場上特別受歡迎。
當時盜搶車基本都銷往了東南亞地區,包括日本和中國。右舵車賣到日本是不需要改裝的,因為日本也是靠左行駛,如果賣到內地就不一樣了,由于道路通行規則不一樣,有些車子會改舵。當時的黑車形成了產業鏈,如果客戶求購,他們即刻向境外訂貨,境外同夥組織貨源,成功後並將有關資料電傳到國內,以便偽造相應的文件。
當時國內有不少走私車,不過一旦被查獲就沒收,交夠罰金後,是允許交易的。這種車一般都交給國家正式部門銷售,而且手續完備,但是依舊有人從雜牌交易市場購買,當時很多車的手續都是偽造的,一旦被查,就要被沒收。其實當時國內對走私車打擊力度很大,由于利潤誘人,依舊有少數人鋌而走險。
當時盜車集團的下場都不好,因為太貪心了,在高利潤的驅使下,他們會堅持鋌而走險,一次沒事,不代表下次沒事,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的?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這個道理相信他們以後會明白的。